校长杨宇民讲授“新生第一课“

发布者:朱军发布时间:2023-12-02浏览次数:10

习近平总书记称赞先校长张謇先生是爱国企业家的典范、是中国民营企业家的先贤和楷模。11月30日,校党委副书记、校长杨宇民以《鉴往知来学张謇 力求精进创未来》为题,为2023级新生代表讲授了一堂深入浅出、寓意深远的“新生第一课”。校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陶锋出席活动。

杨宇民指出,张謇先生以创办大生纱厂为起点,建成当时全国最大的纺织企业系统,并以实业所得财富实施教育救国理想,于1912年创办了私立南通纺织专门学校和南通医学专门学校。南通能成为“纺织之乡”,纺织能成为通大的优势学科,与张謇先生几十年的苦心经营密不可分。2023级新生作为新通大人,沿着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认识张謇、了解张謇、学习张謇是必然,也是必需,要主动走近张謇故事,了解其爱国救国报国的远大理想、博大情怀和伟大实践。张謇先生因时因地发展南通纺织工业,创设了中国第一家棉纺织股份制企业;因时因势创设中国纺织教育,开创了中国近代纺织高等教育先河;言商向儒心系民生造福乡梓,将南通建成了“中国近代第一城”。这一系列生动具体的事例,都彰显着张謇先生用尽一生将实业救国、教育救国、慈善公益等理想付诸实践的不易与伟大。

杨宇民强调,张謇先生用自己的智慧、勇气和奉献,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兴起和教育事业发展等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其精神影响并激励着一代又一代通大人沐光而行,这其中有国内知名消化科专家和肿瘤治疗专家徐克成,有我校特聘教授、中国地质大学环境学院张仲石教授等。张謇先生“士负国家之责”之爱国情怀,在杰出校友姚穆院士、学校生物医用防护材料创新团队、“莫文隋”研究生支教团等群体中熠熠生辉;张謇先生“祈通中西,力求精进”之卓越精神,激励着通大一辈又一辈德能双馨的杰出人才在科研创新上不断勇攀高峰,鼓舞着一批又一批优秀学子在各类赛事中持续创造佳绩;张謇先生“学必期于用,用必适于地”之不懈追求,是学校百余年来始终坚持的办学理念,引领着通大充分发挥学科特长和专业优势,大力促进科技创新转化为生产力,持续拉升学校的社会服务力与贡献力。

杨宇民表示,回望一个人、感念一种精神,是为了逐光而上坚持一条前行的道路,获得一种奋进的力量。未来纺织有着无限可能,需要走出对纺织的认识误区,认清中国纺织在前沿纺织技术上的差距;需要紧跟现代纺织发展的步伐,了解当今的高技术纺织品不仅“衣被天下”,更能“护佑众生”;需要树立开创未来纺织的理想,拥有扎实的基础专业知识、超强的创新能力、开拓的创新能力,在学校现有的五个特色鲜明的研究方向基础上,通过加强纺织与材料化工、建筑交通、生物医学、信息技术、机械装备等多学科交叉,让现代纺织实现更多的“跨界”可能。

杨宇民最后对全体新生提出三点殷切希望。一是以“孺子牛”之暖劲,秉承张謇先生“衣被天下”之博大胸襟,关心民生疾苦。始终胸怀忧国忧民之心、爱国爱民之情,将家国情怀深深植根于心、落到实处,以一生的真情投入、用一辈子的顽强奋斗不断奉献祖国、奉献人民。二是以“老黄牛”之倔劲,勇担“强国复兴”之使命。深入了解“强国”与“大国”的本质区别,不仅要突破“卡脖子”技术,更要创新“卡脖子”技术,要学习张謇先生敢为人先、艰苦创业的精神,以披荆斩棘、艰苦奋斗、勇往直前之势,主动对接国家战略和社会需求,积极面向未来发展,以锐意进取的姿态和笃行不怠的作风,为强国复兴使命贡献青春力量。三是以“拓荒牛”之勇劲,力创“无所不能”之未来。要深刻领会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等精神,不能只成为“工程师”,更要成为具有超强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的创新人才,做到善于思考、敢于质疑、勤于创造,在某一领域不断探索新知识、发明新技术、解决新问题,用毕生所学努力成长为新时代长征路上改革与创新的先锋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