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的缘分 纺服遇见你
美在通大 织就人生
新冠肺炎疫情一度给人们的生活按下了“暂停键”,但对纺织人而言却是按下了“快进键”。从纤维、纱线、面料到纤维制品(口罩、医用防护服等)的最终生产完成,纺织各专业都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非织造专业为口罩、医用防护服等的原材料设计、制备、应用、性能测试提供全套解决方案;轻化专业的拒水、拒血液、拒酒精、抗静电等整理,为防护服筑牢一道又一道屏障;服装专业基于“人体-服装-环境”系统,进行款式开发、结构设计、工艺优化,实现防护服的防护性、舒适性与美观性。在这场突如其来的战“疫”中,众多纺织企业都积极行动起来,为口罩、医用防护服等抗疫装备的生产提供了强大的支援,为缓解疫情防控物资的紧缺状况作出了重要贡献,体现出纺织行业的抗疫担当。
从经纬交织、衣被天下到面向山河、无限应用,中国纺织业鹏程万里,扶摇直上。南通大学纺织服装学院期待更多“纺织人”,共做新时代手舞银丝织彩梦的“经纬构造者”。
1、院长寄语
南通大学纺织学科由近代著名实业家、教育家张謇先生于1912年创办,是我国第一个纺织高等学校,培养了梅自强、姚穆2位院士,涌现了张绪武、朱永祥、马晓辉等知名校友,许多毕业生已成为相关行业的科技精英和领导骨干。现拥有纺织科学与工程学科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材料与化工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是江苏省“十四五”重点学科、南通大学博士点培育学科,2016-2021年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全国前8。非织造材料与工程专业是国家首批一流专业建设点、纺织工程专业是江苏省一流专业建设点。
南通大学纺织服装学院始终坚持立德树人,秉承张謇“忠实不欺,力求精进”、“学必期于用,用必适于地”办学理念,近年来,学院依托国家级科研平台、交通运输部共建院校中唯一的纺织院校优势,注重校内外资源整合,产学研协同发展,形成了纺织与材料、建筑、交通、医学、生物、信息等多学科交叉的学科发展特色,人才培养质量、社会影响力稳步提升。近三年毕业生协议就业率均达100%、升学率近30%。
现代纺织行业已经成为重要的民生产业和国际竞争优势明显的产业,从衣被天下到国防军工、从交通运输到医疗卫生、从环境保护到新能源开发,中国纺织“上天入地” 渗透到了各个行业,是中国科技创新最为活跃的工业部门之一。随着应用领域从传统民生产业向高新战略产业持续拓展,纺织行业在不断加速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特别是长三角经济圈作为我国纺织行业最发达最活跃的地区,高层次专业人才需求迫切,为职业选择和事业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正值南通大学110周年校庆,诚邀广大学子报考纺织服装学院,期待与你们一起弘扬张謇精神,带着青春无限的希望与梦想,共创更加辉煌的明天。
——南通大学纺织服装学院院长 张瑜
2、学院历史:源远流长,底蕴深厚
1912年,民族实业家、教育家张謇先生在南通创办“纺织染传习所”
1913年,改名为“南通纺织专门学校”,后正式定名为“南通学院纺织科”
1952年,高校院系调整时,“南通学院纺织科”并入“华东纺织工学院(现东华大学)”
1977年,学校在南通复建,校名为南京工学院南通分院。
1979年,成立“南通纺织专科学校纺织科”
1985年,升格为南通纺织工学院纺织工程系
1995年,更名为南通工学院纺织工程系
2001年,更名为南通工学院纺织服装系
2004年,组建南通大学时成立了纺织服装学院
3、师资队伍:院士领衔,实力雄厚
姚穆院士 蒋士成院士
学院拥有一支素质较高、结构合理、具有较高学术水平的师资队伍,教职员工113人,其中:正高级职称30人、副高级职称42人。教师中有教育部高等学校纺织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交通运输部青年科技英才、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江苏省“333人才培养工程”、江苏高校“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江苏省双创人才等。聘请中国工程院姚穆院士为兼职教授、蒋士成院士为双聘教授。
4、科研水平:基础扎实,成果丰富
学院设有纺织服装实验中心,建有“安全防护用特种纤维复合材料研发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等十多个国家级、省市级科研平台,建有“江苏省现代家纺重点产业学院”、“江苏省非织造材料与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等多个教学实践平台,与天虹纺织集团共建“南通大学天虹现代纺织科技研究院”,服务于教学、科研及人才培养。
学院加强纺织与建筑、交通、医学、信息等多学科交叉,围绕高端产业用纺织品领域开展科学研究,形成了安全防护纺织复合材料集成技术与应用、先进纤维及非织造材料制备技术、医用纤维材料制备技术、清洁化染整技术与纺织化学品、功能服装与可穿戴技术研究等特色鲜明的研究方向。近五年,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等国家级、省部级项目80余项,与国内外知名企业产学研合作经费达6000余万,授权发明专利150余项;获教育部高等学校优秀成果(科技进步)二等奖、江苏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中国产学研创新成果一等奖、中国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一等奖、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等省部级教学科研成果奖70余项;获“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三等奖、中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二等奖、全国大学生学科竞赛特等奖、江苏省大学生科技创新成果展金奖等国家级、省级以上奖励100余人次。
左一:国家重点项目首席专家、安全防护用特种纤维复合材料研发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主任高强(左一)指导教师团队开展科研
左二:我校作为唯一的高等教育院校受邀参展2019年第十八届上海国际非织造材料展览会,我院院长张瑜教授(右四)作为特邀嘉宾出席开幕式
右一:我院承办由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主办的安全与防护用纺织品产学研合作论坛
右二:学院教师李素英教授(右一)应邀在ANFA(亚洲非织造材料协会)2019年技术研讨会上做专题报告
5、专业设置:结构合理,特色鲜明
学院设有纺织工程、轻化工程、非织造材料与工程、服装设计与工程、服装与服饰设计和表演(服装表演方向)六个本科专业。非织造材料与工程专业2019年入选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纺织工程专业入选江苏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轻化工程专业、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均为南通大学特色专业。
01、纺织工程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人文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和工程职业道德,具有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怀,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掌握现代纺织工程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创新思维和国际视野,可从事现代纺织行业及相关领域研发、设计、生产、检测、贸易及管理等工作的品德高尚、学以致用的应用型创新人才。
主要课程: 纺织材料学、纺纱学、织造学、织物结构与设计、针织学、非织造学、纺织品设计、纺织化学。
授予学位: 工学学士
左一:教师指导学生参加袜业设计大赛
左二:纺织工程专业学生获第六届全国大学生外贸跟单(纺织)+跨境电商职业能力大赛二等奖
右一:纺织工程专业学生在南通大学科技节展示研发成果柔性防弹衣
右二:纺织工程专业学生参加我校承办的第十二届大学生纱线设计大赛
2、轻化工程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化学、化工、轻工、高分子材料、纺织、计算机等学科基础理论知识,掌握轻化工程专业纺织化学与染整方向的工艺原理、工程技术等专门知识,具有创新意识和团队精神,能适应技术进步和社会需求变化,并且具有从事纺织化学与染整工程方向的工程技术、生产管理、质量控制、研究开发等基本能力,能在本专业相关行业的企事业单位、研究机构及院校等从事工程技术、质量控制、产品开发、商品检验、经济贸易、企业管理及教学科研等工作的高素质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纤维化学及物理、染料化学、纺织品练漂工艺学、纺织品整理工艺学、纺织品染色工艺学、纺织品印花工艺学、无机及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左一:张瑞萍老师担任副主编编写的《纺织品染整工艺学(第三版)》荣获首届全国优秀教材(高等教育类)一等奖
左二:轻化工程专业校友苏静博士回母校做学术报告
右一:轻化工程专业全体教师带领学生前往南通海安海盟纺织科技有限公司进行生产实习训练
右二:轻化工程专业老师承担内蒙古自治区科技重大专项“机械化治沙新技术研发与示范”项目
3、非织造材料和工程
培养目标: 本专业把立德树人作为人才培养的根本任务,以学生为中心,面向现代非织造行业发展需要,培养具备扎实的纤维材料科学与工程技术基础,掌握现代非织造材料与工程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发展创新精神和国际视野,能服务于现代非织造行业及相关领域,从事非织造原材料制备与选用、非织造工程工艺设计与控制、非织造产品设计开发与检测,以及相关领域管理和贸易等工作的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非织造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 纺织材料学、纺织工艺学、非织造学、高分子材料与纺丝技术、非织造材料设计与产品开发、非织造布后整理、非织造材料测试技术。
授予学位: 工学学士
左一:张瑜、张伟、李素英等老师荣获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高等教育成果特等奖
左二:学生罗珍珍《废蚕丝/黏胶共混水刺面膜的性能研究》作品荣获第二届“赛得利杯”全国高等学校非织造材料与应用创新创业论文大赛特等奖
右一:非织造材料与工程专业教师团队项目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研究优秀成果奖
4、服装设计与工程
培养目标: 本专业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与人文科学素养,在独立和团队环境中,综合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展示多学科和跨文化背景下的沟通和交流能力,锤炼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能力,能够在服装及相关领域的企事业单位从事产品设计与研发、结构与工艺、测试与评价、运营与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服装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 服装材料学、服装设计学、服装结构设计、成衣纸样与工艺、服装工效学、服装生产管理、服装市场营销、服装CAD。
授予学位: 工学学士
左一:李晓燕、沈岳、孙晔等老师荣获2021年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纺织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左二:人民日报报道我院留学生表演非遗舞蹈《跳马伕》
右一:鞠丹、刘心仪同学的作品《无限丹宁》获得2020第四届“James Fabric”杯面料图案与服装创意设计大赛服装类银奖
右二:卞永洁、徐雯等同学的《非遗舞蹈服饰的保护与传承》项目荣获2021年第七届江苏省互联网+大学生创业大赛三等奖
5、服装与服饰设计
培养目标: 本专业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培养具有较强的创新设计和动手制作能力,具有时尚潮流的洞察能力,具有较强的市场营销策划和市场竞争能力,能够从事服装设计、配饰设计和家用纺织品的设计,在服装与服饰艺术设计领域和艺术设计机构进行设计、研究、教学、管理等方面工作的服装专业高素质人才。
主要课程: 服装设计学、服饰图案、服饰配件设计、服装画技法、计算机绘画、服装结构设计、服装立体裁剪、服装材料学、服装史、成衣纸样与工艺、服装市场营销、服装CAD等。
授予学位: 艺术学学士
左一:将课堂搬入企业(在南通大学产学研实践基地——南通富美服饰有限公司现场教学与实践)
左二: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毕业生的毕业设计作品在国际时装设计大赛(简称AOF)上荣获Maison Lesage Paris Award,名次位列第一
右一:来自意大利博洛尼亚美术学院的Giovanna Caimmi教授带领学生体会灵感-设计-制作的过程
右二: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学生获江苏省服装院校学生(校服)设计大赛二等奖
6、思政教育:立德树人,铸魂育人
学院始终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着力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全方位,在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的同时,加强辅导员、班主任等思政教育骨干队伍建设,并融入学生导师力量。依托党校、团校、团学组织、新媒体等平台,拓展主题教育、榜样引领等阵地,在确保思政教育实现常态化、生活化的基础上,积极提升其丰富性、创新性、主体性、实践性、生动性和实效性,铸魂育人。
左一:张瑜院长为学院分党校第25期发展对象培训班学员授课
左二:离退休第四党支部与学生党支部联合开展主题党日活动
右一:师生党支部联合开展“坚持立德树人提升专业自信”主题党日活动
右二:学院学生党支部开展主题党日观影活动
7、特色活动:影响力大,深受欢迎
Part 1 服装专业学生设计作品展演
服装专业学生(含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下同)毕业设计作品展演于每年5月中下旬举办,主要由表演专业学生(服装表演方向)T台展示服装专业学生的毕业设计作品,以及表演专业毕业生(服装表演方向)T台展示各自服装与形象设计成果。服装专业学生参与率100%。一年一度的服装专业学生毕业设计作品展演活动已在校内外形成一定的影响力,新华社、南通江海晚报、中国高校之窗、全球纺织网、华衣网等媒体均有过相关报道。
服装专业毕业设计展演
Part 2 非专业服装设计与表演大赛
非专业服装设计与表演大赛于每年12月中下旬举办,活动面向全校学生展开。学院邀请专业老师参与指导和评选,同时采用交互式舞台的方法,拉近观众与参赛设计者的距离,增强参赛者和有兴趣的观众对服装设计和制作专业技法的理解和学习。大赛已在全校形成一定的影响力和号召力,近几年大赛均能吸引来自全校各学院、各校区的200多名学生参与,其中还有众多来自世界各国的留学生们。
图:学院第八届、第十届非专业服装设计与表演大赛
Part 3 南通蓝印花布印染技艺研修班
学院蓝印花布艺术研究所成立于2008年,十多年来研究所致力于蓝印花布的收藏、研究、保护与传承,抢救收集散落在民间的传统蓝印花布实物遗存近六千余件,五万余个纹样。近年来,在文旅部、教育部、人社部等相关部门的支持下,培训了近300名来自全国各地的蓝印花布传承人群。
左一:南通蓝印花布印染技艺研修班第八期结业典礼合影
右一:学院蓝印花布艺术研究所所长吴元新出席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8、素质拓展:平台多样,覆盖面广
Part 1 创新创业教育
学院一直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以实践为重点,以成才为目标”的教育理念,积极开展以课堂教学为基础、教育活动为载体、实践锻炼为手段的创新创业教育,将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渗透到学生教育管理的各个环节,力争让每一个同学都能积极投身科技创新中。
左一:高晓红老师指导申报《抗菌消臭棉纤维的技术开发》荣获第三届全国大学生绿色染整科技创新竞赛本科生组一等奖
右一:学生邓锡蕙荣获第十届全国大学生纺织外贸营销跨境电商职业能力大赛(本科组)二等奖”
左一:学生成悦、李朝威等的《抗菌止血非织造弹性绷带》获得第九届“金三发·兰精·安德里茨”杯全国大学生非织造材料开发与应用大赛特等奖
左二:学生徐菁、卞永洁等科技作品获第十六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三等奖
右一:学生任涵晨作品“净灵”获第十二届中国高校纺织品设计大赛一等奖
右二:学生齐杏杏、徐婷婷、王诗洁的作品《系列阻燃耐切割防护用纱》获第十一届“新澳杯”全国大学生设计大赛特等奖
Part 2 研究生学术沙龙
学院研究生学术沙龙一年举办一次,旨在充分展示各专业年级研究生们的研究内容及成果、加强学术沟通和交流、培养敢于钻研创新的学习精神、营造浓郁的校园学术氛围。活动现场邀请专业教师进行现场指导,共同探讨研究课题中的重点难点。
Part 3“青蓓计划”
“青蓓计划”即“青年培优计划”,旨在培养具备先进思想和相关实用技能的优秀大学生,采取一学年两学期的办学方式,与大学课程安排契合,分期举办,内容主要包括PU软件技能、礼仪培训、office(word,excel)软件操作、PPT办公软件操作、摄影、宣传类拍摄技能、PS及电子海报制作、视频剪辑、活动策划、演讲技巧等的学习与培训。
Part 4 社会实践
学院充分发挥学科优势、专业特点,积极搭建社会实践平台,涵盖专业实践、志愿服务、社会调研、暑期挂职锻炼、创新创业科研团等内容,引导学生了解社会、增长见识、锻炼才干。如积极联系企业单位,安排、提供就业见习岗位,搭建专业素质拓展实践平台,增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充分借助校企合作平台开展专业技能大赛等。
左上一: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吴元新向“蓝印花布之旅专项实践团”成员传授刻板、刮浆、扎染等工艺
右上一:“释梦青春,爱满山区”实践团赴贵州迎新小学开展支教活动
下图:2021年大学生寒假社会实践出征仪式
Part 5体育锻炼
学院坚持推进大学生“走下网络、走出宿舍、走向操场”主题群众性课外体育锻炼活动,定期举办学院运动会、乒乓球赛、篮球赛、排球赛等,最大程度调动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倡导健康生活方式。
左一:学院组织春季运动会
左二:学院学生代表队在校十三届排球比赛中,获女子团体一等奖,男子团体二等奖。
右一:学院组织新生秋季篮球赛
右二:学院学生代表队获得新生田径运动会团体总分第三名
9、人才培养
学院人才培养效果显著,近三年协议就业率均达100%,就业态势较好;升学率近30%,大多被东华大学、江南大学等国内以纺织类特色著称的高校和日本信州大学、北海道大学等国外知名高校录取。
左上一:学院2021届毕业生就业双选会现场
右上一:学院2021届毕业生就业双选会参会企业合照
下图:学院2021届考研升学风采录
学校设有多类别学生出国交流项目,主要有省政府奖学金项目、日本京都学园大学文化体验项目、韩国大邱大学纺织服装2+2.5双学位项目、日本信州大学交流团、暑期巴厘岛志愿者项目、同济大学佛罗伦萨校区春季学期项目、中外服暑期赴美带薪实习等,学院多名同学积极参与,丰富自己的阅历。
10、校友寄语
代子荐
简介:
非织造材料与工程专业2013届毕业生
现就职于东华大学纺织科技创新中心,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合作导师俞建勇院士。
寄语:
“非织造材料与工程专业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专业,汇集了数学、物理、化学、高分子、机械工程等诸多领域,学生毕业后的发展潜力巨大。一项上海行业平均工资统计中,非织造工程技术员的工资中位数超过了平均薪酬,就业前景一片光明。
希望各位准校友们,可以积极报考本专业,投身到非织造材料与工程专业的发展与建设中。本专业在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同时,积极培育先进的创新体系,努力为制造业强国做出应有的贡献”。
杨峰
简介:
服装艺术设计专业2009届毕业生
2013年于上海成立上海亨帛贸易有限公司并创立高级女装品牌DLYANG
2019年推出男装系列同为副线品牌DLYANG BY FENG
寄语:
“特别的开心能够进入南通大学学习这个服装设计专业,学校有非常优秀的专业课老师,在老师的教学和指导下大学期间充分的掌握了相关的专业课知识。多年来我一直坚持学习,一直保持着对服装设计这个专业的热爱。希望未来的学弟和学妹们能够保持一颗热爱和炽热的心去学习,保持热爱,学好专业知识,坚持自己的梦想,因为服装这个行业有太多的可能性,只要你坚持下去,就会有非常多的奇迹出现!”
上图:学院校友第一次代表大会暨学院校友会成立大会
下图:学院校友会成立,校友姚穆院士发来亲笔贺信
END
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会长李桂梅曾用一句话代言中国纺织业:“产业纺织品应用无限,上九天、下五洋、纵坤舆,无所不用;产业纺织品无限美好,美民生、振经济、助国防,举足轻重。让我们的行业为创造人民美好生活和服务国家大局的形象深入人心。”
棉麻丝毛纺天下经纬,银针金线绣盛世华章!南通大学纺织服装学院全体师生期盼广大学子们的加入,期待与你们碰撞出最美的青春花火!愿你们用一针一线织就锦绣前程,一砖一瓦铸造精彩人生,敞开鲲鹏怀抱,直上属于你们的青云九霄!